Lady Gaga & Bradley Cooper 'A Star Is Born'

下午5:26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Cover)



    從2017年正式開拍的重製版電影《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為1937年同名電影的改編,男主角兼首次執導的Bradley Cooper在重新詮釋當中著墨了許多細節,不論是唱腔抑或是劇情上,都相對比1976年由芭芭拉史翠珊以及克里斯托佛森主演的版本順暢且符合現代背景。在錄音方面,前期大多都於Electric Lady錄音室內完成,當然也包含了電影現場錄製的後期和混音。

完整的電影體驗


    在34首的原聲帶中,穿插了13段的電影對白,使得觀看電影之後的聆聽體驗更為完整,經過兩年的準備,布萊德利庫柏甚至在期間與Roger Love上了唱歌訓練班,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如果還能再多一年的時間,電影將會是更完整的搖滾樂,目前呈現的則是與他自身混種的作品。

    "Black Eyes"是電影中最先與觀眾耳朵接觸的開場曲,與1976年本身就是歌手的克里斯托佛森比較,Cooper以重搖滾節奏打破了許多外界的不看好以及不穩定性,這首於Coachella表演舞台現場錄音的曲目,在唱腔上有別於預告片的"Maybe It's Time",充滿攻擊性以及扁平的聲線,是原聲帶中相當出人意料的表現。找來鄉村歌手Willie Nelson之子Lukas Nelson助陣,錄音則是邀來參與卡卡2016年專輯'Joanne'的Benjamin Rice,Lukas Nelson在電吉他的處理像極了他首張專輯'Promise of the Real'裡的表現,刻意的留白與器樂獨奏讓這首單曲更加上乘。

    演譯1946年的法國名曲"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先前與東尼班奈特合作過的Lady Gaga詮釋起來毫不費力,加上在巡演以及專輯'Cheek to Cheek'皆有合作的音樂家Brian Newman,小號的吹奏在後段的起伏處有畫龍點睛之效,缺少了異國感但卻增添了都會爵士味道。

    電影宣傳曲"Shallow"屏除掉演唱部分,木吉他、電子琴與膝上鋼棒吉他的搭配得宜,當然最大的功臣還是編曲的Lukas Nelson,在"Music To My Eyes"、"Diggin' My Grave"皆負責木吉他演奏的他,有別於自身音樂的影子配合著電影原創的需要,為布萊德利演出的部分增添了不少分數。"Diggin' My Grave"由70歲高齡的Paul Kennerley譜寫,當代鄉村音樂風格加上黑色幽默的歌詞是一大特色。

    "Million Reasons"的合作寫曲人Hillary Lindsey再次與Lady Gaga攜手完成"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這首現場錄製曲在演唱上可以回溯到卡卡2011年收錄在'Born This Way'裡的"You and I",唱腔與編排融合了當時和2016年'喬安'的處理,鼓手Chris Powell的加入無疑是為這首由鋼琴為主軸的單曲平衡了流行與搖滾的比重。

    曲風的變化如同電影劇情的急轉直下,流行樂與搖滾似乎在翹翹板上爭輸贏,"Look What I Found"、"Heal Me"、"Is That Alright?"、"Why Did You Do That?"、"Hair Body Face"以及"Before I Cry",Lady Gaga和'Born This Way'、'ARTPOP'的製作人DJ White Shadow完成這些以流行為主的曲目,似乎在錄製期間就已經給出些提示,在2017年Coachella表演的卡卡釋出的新單曲"The Cure",在曲風以及後期製作上有些方面不謀而合,角色的需要反而讓這六首不同於卡卡出道之後的表現。

    因為Lady Gaga的堅持,在這張專輯上,有許多現場錄製的曲目,無法苛求錄音的完美,不過幸好後期的混音相當完整,布萊德利庫柏於"Too Far Gone"的演唱可圈可點、相當穩定,也讓人好奇他之後會不會在有音樂上的呈現,而卡卡方面則是在細膩處放下許多已經具有明星光環的"Gaga"身分,在唱腔上的改變不同於非歌手的Cooper,高音部分反而多了轉折與氣音的調整,'A Star Is Born'在音樂上非常認真地要求到了整體性,將兩人長處都發揮到極致的一部電影與原聲帶,爵士、鄉村、搖滾、流行都有了,還能再多要求什麼呢?






© 2018 Reviewreviews Copyright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LIKE US ON FACEBOOK

POPULARITY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