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ada 'This Is the One'

凌晨3:17

('This Is the One' album cover)

    將近五年的時間,宇多田光於美國發行的第二張錄音室全英語專輯,相較於2004年的'Exodus'聽來,'This Is the One'更加靠近目標受眾,經歷過相當電子氣息及實驗性質的嘗試後,她回到日本流行樂手的身份看待節奏藍調的多樣化,情歌的走向可以同時包含悲傷、清醒、慾望和甜蜜。古典器樂的比重在這一張合成流行樂的專輯裏鋪陳許多情緒,從誇張到高潮的點綴,宇多田於強調自己的音樂基底可以說是難以忽視;'This Is the One'和父親宇多田照實攜手監製,情感面的揭露,對歌手來說多了赤裸的意義。

    由瘋狂的鋼琴揭開序幕,"Come Back to Me"無庸置疑是打破藩籬的主打歌,高音以及顫抖的聲線下勾織的流行民謠,老調重彈的挽回晚安曲反映的是廣大的好評。曾經在訪談裏講述身為日裔美籍的尷尬身分,對於美國人來說她還是位「日本歌手」,這樣的對比發生在歌曲上,取樣自1983年電影《俘虜》的同名原聲帶"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當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的配樂成為R&B的主旋律,宇多田光挪用了電影中的東方及西洋文化衝突來講述自我認同,包裝在戀曲底下的歸屬感,紐約和東京不僅在字面上產生距離,孤身的寂寥也充斥其中,副標"FYI"(For Your Information)隱喻著自我介紹,像是在告訴開始注意到她的美國人:「以這首歌供你參考。」或許是因為這個藏得太深的彩蛋,把收錄在出道專輯的"Automatic"重新製作,"Automatic PartII"再次重申女歌手來向何方與R&B回溯,Reprise版本顯得嘻哈又故作姿態,自嘲角度的暗諷歧視,她於開頭就先向藝名Utada開槍,並展現十足的企圖心。

    靈魂樂的詮釋方法,如西班牙的風情萬種,黏膩的連綿,宇多田看待死亡倒是一派輕鬆,憂鬱以及自殺念頭的例行公事,愛人離開是心靈的難以承受還是生理上的改變習慣?"Me Muero"具有黑暗的本質,但並不沉重,身在都會裏消化悲傷的媒介是抽菸。悲傷終會閉幕,"This One(Crying Like A Child)"將J-Pop在80年代的城市流行主題帶回,日系的節奏藍調凸顯宇多田位於歌姬的地位,而Stargate將客座製作的角色發揮得恰當,尼歐(Ne-Yo)式的元素雖然偷渡卻伴隨流行,電吉他的編制同樣影響了蕾哈娜(Rihanna)之後的作品。

    心碎的過程包含紙醉金迷的夜店派對"Poppin'"和肉體的情慾流動,相當玩味的系列透過口白、零碎氣音及咬字合理化"Dirty Desire"的存在,對宇多田光來說舞曲可能不對胃口但卻達到效果。當灰色在你耳邊低語,記得播放這張專輯,絢爛霓虹會是每個城市幽魂的歸途燈塔。


© 2019 Reviewreviews Copyright.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LIKE US ON FACEBOOK

POPULARITY

Subscribe